猝死只發生在一瞬間?經歷超負荷加班后,一次補休能恢復嗎?心內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提醒,有些猝死有前兆,若發現相關癥狀要千萬警惕。專家提醒,長期超負荷加班會對身體造成系統影響,補休也未必能恢復;呼吁應提高職場健康管理水平,讓奮斗向上與身心健康互為助力,形成良性循環。
“猝死這個詞,讓很多人以為猝死只是發生在一瞬間。其實,有部分猝死是有前兆的。”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孫碩提醒,盡管多數情況下猝死難以預測,但臨床上發現,部分猝死發生前,身體可能通過一系列預警信號發出“求救”,尤其是心源性猝死。其中涉及心血管、呼吸、神經等多個系統,及時識別積極干預,有可能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
而對于肺源性猝死,很多人常看到久坐不動尤其是長途飛機后引發肺栓塞致死的新聞,孫碩提醒,一般這類肺源性猝死人群往往會有基礎危險因素,例如肥胖、抽煙、久坐、癌癥、孕婦、長期使用激素或避孕藥等。因此從生活方式上提前管理非常重要。
身體經歷超負荷加班后,會發生什么?一次補休就能恢復嗎?對此孫碩表示,若連續加班,持續熬夜、高壓、超負荷工作,給身體帶來的是系統性傷害,一次或短期補休,并不能完全恢復。因此規律作息、勞逸結合才是正確而重要的做法。
例如連續高負荷加班后,人體的血管會受到損傷,增加心梗等風險;長期熬夜、過度勞累、高壓力等,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增加心臟負荷;吸煙、酗酒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誘發心律失常等。
孫碩提醒大眾,盡早干預,積極預防猝死發生:首先,要從良好的生活規律、健康的飲食習慣等入手,避免熬夜、過度勞累和持續高壓;其次,要重視定期體檢,及時發現是否有基礎疾病和相關家族史;第三,若有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而不是覺得自己年輕硬扛,爭取在意外發生前及時自救。最后,呼吁提高職場健康管理水平,讓奮斗向上與身心健康互為助力,形成良性循環。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