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有數百萬例新發腫瘤患者。越來越多患者認識到,加入臨床試驗并非只是單純做小白鼠,其實是在幫助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了他人、后人。”他表示,經過10年至20年的磨練和臨床研究實踐,中國的醫學專家已成長為世界一流的臨床研究者,他們的研究成果備受世界關注。不少專家領銜的研究被國際同行認可,這些都為中國新藥研制奠定基礎。
正值第31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中外藥企共聚上海,共話本土醫藥創新發展,探索加速惠及中國腫瘤患者的新模式。
“我們希望中國的產品能夠引領,然后讓全球來仿制,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李進教授說,“我覺得眾多本土生物制藥企業里一定有出色的人才。中國本土生物制藥企業數量是美國的三倍,相信一定會有不少有識之士,愿意去創造歷史。”
“當然,在眾多本土生物制藥企業中,不乏小微企業,研發能力相對較弱,以做仿制藥為主。”李進希望中國的大型生物制藥企業能夠做研究型企業,要做一流企業(best in class),做領跑者(pioneer),不僅僅是做改良(innovation),而是要做創造發明(invention)。
“創新引領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因為最先進的創新藥物研發失敗率是非常高的,而仿制是很容易的。”李進教授指出,這個代價不僅是企業的,也是國家這個層面上的。他直言,國家應該在頂層設計上有舉措,政府多個部門都要有共識來推動中國的新藥創制,要把新藥創制作為一個戰略去布局。李進教授指出,光靠企業的努力,單打獨斗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他看來,新藥創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有投資、要有企業愿意做創新,也要有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醫生愿意投身藥物研發,還要有病人參與。
每年,中國在腫瘤領域新發病例人數眾多,疾病負擔較重。在肺癌、胰腺癌等領域有眾多患者等待救治。雖然許多癌種的一線治療以化療為主,但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領域,已經實現將免疫治療作為一線治療方法,分子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在絕大多數腫瘤的治療中也可謂“遍地開花”。李進教授說,“我相信,通過企業和醫學專家的努力,未來我們會有更多雙抗、三抗或者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可以讓患者生存期實現較大突破。”在李進教授看來,未來10年是中國生物制藥領域的重要發展機遇期。中國政府在2016年提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加快了中國生物制藥企業發展速度。
李進特別看好細胞治療。他說,細胞治療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取得重大進步,但在實體瘤上,細胞治療還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當我們在細胞治療的關鍵性技術上有所突破的時候,可能會進一步改變目前腫瘤治療的現狀。”他對此十分有信心。
作為知名腫瘤治療專家,在研制開發新藥的同時,李進教授特別強調“上醫治未病”。預防腫瘤發生、早期發現并早期治療十分重要。他以大腸癌為例解釋,定期的腸鏡檢查、大便隱血試驗篩查以及在社區開展普查對降低大腸癌的發生、提高早診早治率十分重要。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醫生一定要給病人做檢測,免疫組化也好、基因測序也好,要知道這個病人的靶點是什么,然后才能夠有的放矢地應用這些靶向藥物,讓病人達到最佳療效。”李進教授表示,既有的研究顯示,腫瘤的發生與300多個靶點有關,如果這些靶點都能找到相應的藥物,那么,腫瘤治療就能迎刃而解了。
關于中國藥企“出海”話題,李進教授指出,在生物制藥領域,中外合作十分重要。目前,相比知名跨國藥企,中國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企業自己“出海”很難,但可以選擇“借船出海”。所謂“借船出海”就是與跨國企業合作。本土藥企可以通過專利轉讓、跨國企業參與研發等方式,共同分享最后的利潤。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本土醫藥企業如何創新發展?腫瘤專家:國家2025-04-19
- 中新健康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提升全民運2025-04-19
- 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能補鈣嗎?2025-04-19
- 5種癌前病變,胃癌的“黃燈警告” | 全國2025-04-19
- 中新健康丨上班族“久坐傷肉” 中醫專家給2025-04-19
- 國家藥監局召開藥品網絡銷售平臺企業合規指2025-04-19
- 全球首個億量級草藥基因編碼天然多樣性成分2025-04-19
- 全球首個億量級草藥基因編碼天然多樣性成分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血友病診療技術進步讓“玻璃人”看到長壽希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最新中國國民心理健康報告:工作時間超10小2025-04-19
- 優化罕見病藥品準入機制 4歲患兒在滬成功2025-04-19
- 心理健康藍皮書:短視頻高強度使用與抑郁和2025-04-19
- 薯片添加劑TBHQ致癌嗎?專家:安全劑量內食2025-04-19
- 血管里的斑塊或可縮小甚至消失?逆轉的關鍵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曬太陽會致癌?吃大蒜能防癌?專家解答2025-04-19
- 國產生物制劑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提供2025-04-19
- 南京發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04-19
- 巴南民盟教育幫扶行動 從“輸血”到“造血2025-04-19
- 香港教育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促進愛國主2025-04-19
- 浙江啟動“統戰理論政策進高校” 三年將實2025-04-19
- 新興留學目的地受青睞 小眾留學是一個好選2025-04-19
- 我國博士后已超40萬人2025-04-19
- 我國博士后已超40萬人2025-04-19
- 九部門發布重磅意見 推動課程、教材、教學2025-04-19
- 我國博士后已超40萬人2025-04-19
- 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將于10月在福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