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介紹
商朝,又叫殷商,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夏末被商湯所滅,其首都首先建立在亳,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第一個在中國有直接文字記載的朝代。夏朝的一個諸侯國商部落的首領商湯率領諸侯國消滅了夏后,在亳建立了商朝。此后,商朝國都頻繁遷徙。遷都的地方有:囂,現在的鄭州西北以及滎陽東北、相,也是現在河南濮陽的北部、邢,是現在的河北邢臺、庇(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奄(山東曲阜) 、一直到后來他們的后裔把都城遷移到殷(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西)后,國都才穩定下來,一直在殷建都有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政權,比夏朝有更豐富的考古發現。商朝世系不定,有17代31個王,延續約600年。《詩經商頌》里面說“邦畿千里”。
商朝的都城簡介
遷都的地方有文獻記載,商朝遷都五次。然而,考古學家只發現了四個都邑遺址: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偃師商城、安陽殷墟。
20世紀上半葉,安陽殷墟遺址被發現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幾乎完全證實了司馬遷《史記》記載的商王制度,殷墟的發掘證實了中國商朝的存在。商朝處于青銅時代和奴隸制的鼎盛時期,統治階級奴隸主和貴族,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組織和軍隊。商朝盛行祭祀活人,善于與蠻族祭祀。甲骨文和金文的記錄是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系統的文字符號。商代時期,長江盆地也平行地發展了非人類文明。商丘北部,今天的河南。他用圣賢掌管國家大事,使國家強盛,建立了商朝。商朝初期,都城屢遷。公元前1300年左右,盤庚遷殷,之后就再也沒有遷都。
殷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考古和甲骨文記錄和證實的都城遺址。在以前一般被認為是蠻夷的非中原地區,如以成都、廣漢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寧鄉湖炭河里遺址出土的文物也證明了商代長江河流域存在著發達的文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