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技術人員在指揮中心監測聚驅生產數據 裴宇 攝
在石油界,“一次采油”是指靠地層壓力形成的自噴采油。當地層能量不足時,需人為補充能量,通過注水將油“擠”出來,為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就是通過向油層注入化學物質,改善油、氣、水及巖石相互間的性能,從而將更多原油從巖石孔隙中“洗”出來。通俗地說,就如同用洗衣粉洗衣服一樣,將部分剩余的油洗出。
大慶油田杏南油田有23個三次采油區塊,其中,聚驅工業化區塊17個。與油田北部的油層相比,注聚油層的厚度平均只有6至8米,整體發育較差。
配注精度是提高聚驅采收率的關鍵。傳統的調控模式存在部分清水和母液配比不合格、人工調節工作量大的實際困難。水母聯調技術采用“水追母液”形式,當母液回路受到擾動后,控制器根據母液實際流量和配比,動態調節閥門開度達到清水實際流量與設定流量相吻合,實現母液、清水注入比例符合配比要求,極大地提高了配注準確度。
為進一步確保精準注入效果,技術人員在水母聯調技術上自主開發了PID聯動控制配套模塊,通過一系列參數來對母液執行器開度進行調控。針對注入站所有母液執行器采用同一套PID控制參數,無法達到最佳控制效果,甚至會出現部分井流量波動較大的情況,他們還研發了PID參數個性化整定模塊,對每個母液執行器新增多元素數組,實現各單井PID參數實時整定。
此外,為避免特殊情況下因母液注入量過低造成的清水設定流量低的情況,技術人員還開發了個性化流量異常報警模塊,對每口注聚井分別設置最低清水設定值,當其低于保護值時第一時間報警提醒,極大地提高了注聚井運行時率,2024年,杏南油田七個注聚區塊全部達到一類水平。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