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紅色文化、開展農耕實踐、體驗民俗非遺……眼下,“研學+農文旅”成為鄉村振興“金鑰匙”,營造出許多新場景、新業態。
作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模范生”,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如何抓住綠色生態優勢,以研學匯聚優質資源?
11月29日,大余村研學發布會暨浙文研學·余村研究實踐基地成立儀式在安吉余村舉行,旨在提升余村“生態文明研學”復合型產業鏈,打造集紅色黨政研學、青年入鄉研學、文旅體驗研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研學產業體系。
大余村研學發布會暨浙文研學·余村研究實踐基地成立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發展研學產業,余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世界最佳旅游鄉村、中國首個以“兩山”實踐為主題的生態旅游鄉村,該地每年吸引超百萬的游客,宛如天然的研學課堂。
“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多樣的文旅業態、多元的青年活動,兼具自然美景與人文底蘊。”現場,安吉縣天荒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許進京介紹道,余村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生態文明理念實踐教材。
如其所言,如今的余村,不僅有層巒疊嶂、秀竹連綿的自然景觀,更有山頂觀星、河道漂流、徒步越野等鄉村潮玩,林下經濟、智慧養殖、青年農場等跨界新農業層出不窮,好風景孕育了產業發展好前景。
其中,青年人的加入,為該地“研學熱”再添一把火。60多個扎根在村的“合伙人”和新經濟項目、300多位來村的“青年共創伙伴”、500多位短期駐留的“數字游民”,帶動城市多元業態在鄉村扎根,賦予研學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余村主題文創產品。主辦方供圖
與此同時,從“小余村”到片區組團發展的“大余村”,該地研學產業系統化發展,離不開經驗豐富的“智囊團”為其提供專業支撐。
“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文化特派員入村以來,多次深度走訪、情況摸排,并邀請知名學者、行業專家為大余村研學產業發展出謀劃策。”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林亮認為,浙文研學·余村研究實踐基地成立,是探索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的重要舉措。
據悉,該基地通過引入市場化運作理念,啟動“余村研學”品牌,為余村實體經濟注入活力,致力于將當地研學項目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領先的旅游目的地、研學產業標桿案例。
相關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居民對研學游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預計2028年,中國研學游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消費需求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橫跨教育、文化、旅游、經濟等多領域的研學產業,將成為城鄉融合的重要抓手。(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